Biography of Dr. Irving T. Ho

1

在太平洋东岸,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硅谷的光环照耀世界高科技领域;在太平洋西岸,另一个"硅谷"中国台湾新竹科技园也一样璀璨夺目,享誉世界。而创造台湾"硅谷"奇迹的是世界著名高科技产业专家何宜慈博士。

何博士祖籍闽东寿宁县斜滩镇。1940年,何宜慈从福州考入内迁长汀的厦门大学,成为厦大新创办的机电系第一届学生。正值抗日战争的烽火岁月,国难当头,厦大在世界著名物理学家萨本栋校长的领导下,艰苦办学。在萨本栋博士的亲自关怀和培养下,何宜慈尽情地汲取着科学知识,四年寒窗苦读,使他奋飞的羽翼日渐丰满。

1944年,何宜慈大学毕业后,曾留母校任教,1949年移居台湾。1956年,他赴美求学,在斯坦福大学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而后到美国"蓝色巨人"IBM公司工作,担任IBM纽约州EastFishkill实验室顾问工程师。10余年间,他的科研成果获得36项美国专利,成为IBM公司卓有成就的科学家。他见证了美国汹涌澎湃的电子工业浪潮,深刻了解加州硅谷快速崛起的运行模式,跃跃欲试要回台湾发展高科技"硅谷"。1979年,何宜慈回到台湾,担任台湾"科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任台湾"资讯工业策进会执行长"。他把"硅谷"的火种引到台湾新竹,筹划创办科技园。1980年,他担任新竹科技园管理局首任局长,开始主持制定科技园规划,设计发展框架,在资金筹集、人才训练、环境优化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措施,为投资者提供良好的投资和生活环境。如针对高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特点,新竹科技园为入园创业者提供onestopoperation(一站式)快捷高效服务,使创业者能在一个窗口办好手续,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应对竞争,从而吸引一批高新技术项目纷纷入园创业。1984年,何宜慈博士从科技园管理局局长卸任时,新竹科技园已创办了70余家高科技企业,产值达100亿元台币,一个东方"硅谷"的雏型初露端倪。1984年至1988年,何博士出任新竹科技园指导委员会主任,继续指导、扶持科技园的发展。经过20年的努力,到2000年12月15日新竹科技园创办20周年之际,一组数字展示了它超凡的魅力:方圆6平方公里的新竹科技园,吸纳了300多家高科技企业落户,2000年总销售额达9300多亿新台币。新竹科技园的发展推动了台湾地区经济转型,赶上了知识经济发展的快车。何博士创造性的贡献,赢得了世人的尊敬。

90年代以来,何宜慈博士还应聘北京中关村、厦门火炬科技园等高新科技园区顾问,为祖国大陆新兴科技园的发展出谋献策。1998年与邵建寅、葛文勋、苏林华等厦门大学校友共同筹设萨本栋教育科研基金会及厦门大学萨本栋微机电研究中心。

2003年4月14日,何宜慈先生病逝于美国加州。

为纪念何宜慈先生并回馈社会,王荣腾博士与近十位何宜慈先生的在美、在台学生已筹募近3000万元,除于2004年以 500万元在台北市成立“财团法人何宜慈科技发展教育基金会”( Irving T. Ho Memorial Foundation) 之外,其中1000万元将优先使用于台湾大学电机信息学院,设立『何宜慈讲座教授』名额。同时在美国史丹佛大学电机系设立『何宜慈研究生奖学金。』

当年何宜慈先生奉命筹创新竹科学工业园区及荣聘担任资策会执行长,如今造就了不少享誉国际的公司及企业家;为进一步协助国家培育科技人才,期企业界共襄盛举,筹足其余的2000万元,以在台湾大学电机信息学院,设立『永久性何宜慈讲座教授』名额。